2012年3月29日星期四

再訪「荷葉跋龜」


再訪「荷葉跋龜」
2005年4月



「荷葉跋龜」是新界氏第十五世遠祖鄧洪儀之墓,葬於洪武年間,至今巳有六百年歷史,周圍地形象一隻龜從荷葉中出來,因此以得名「荷葉跋龜」。


此墓坐甲向庚並在清朝重修過,發龍脈自雞公嶺為少祖山,雞公嶺是幹龍的分枝,為大刀屻上龍到大帽山作護,開面處處都是朝向龍祖大帽山。遠看雞公嶺上,尖峰又間起雙峰,如左輔隨貪狼行龍,嶺下正結必是乳突、燕巢、雞窠之類。

〔撼龍經〕云:「穴隨星辰作乳鉗 形神大小隨龍宗」、「貪狼作穴是乳頭」、「輔星正穴燕巢仰 若在高山掛鐙樣 落在低平是雞窠」。從嶺上分一支脈垂頭而出,分大八字小八字,一矬一平,左右曲轉以下,正如周景一先生在〔山洋指迷〕 中所述之(寬牽線)落脈,一收一放,生龍活現。脈路至最低處,脈氣更潛藏於小峽內,峽中現出石骨如馬蹄跡,所以稱之為馬跡峽。

   

過峽又起兩個小山峰如圓體貪狼,中有束咽收緊脈氣,形體兼有左輔之氣。後一節圓峰為入穴父母山,父母山頂上微微化平如(仰鵝毛),〔山洋指迷〕有述:「以其盪開粗硬之氣於兩邊 使中間脈路有脫卸而軟泛也」。


看此胎氣巳成, 化嫩之脈氣隨父母山垂頭以出,微微茫茫的中脈彎曲入於穴內,脈有粗硬之石可見。「荷葉跋龜」的結穴精神就在於枝龍盡結,龍脈跌頓、曲轉、過峽齊全,再隨左輔右弼星辰入穴,脈氣化至最嫩處,陰脈化陽而交結成穴。

「荷葉跋龜」穴後龍身自東向西來,墓立甲山庚向,應是直龍撞背結穴,需要有近案在前,或左右龍虎交牙向穴彎抱來止聚合水。〔疑龍經〕云:「祇要案山逆水轉 不愛順流隨水勢 順流隨水案無力 此處名為破城裡 若是逆水作案山 關得內垣無走氣」。

在「荷葉跋龜」背後,即兩個圓峰的側面,葬有鄧洪儀第二位妻子氏和兒子鄧鋗的墓。


兩個墓都同樣是坐乾向巽,前朝大帽山,看內局形勢,結穴條件等等, 都比得上「荷葉跋龜」,甚至更為理想。但為何在名氣上遠不及「荷葉跋龜」,試想可能是氏只生有一位獨子鄧鋗,而鄧鋗早歿又無後,所以此穴不能作氏往後的枝葉繁衍吧。 氏祖墳屬橫龍結穴,主脈從馬跡峽忍藏後,再崛起成第一個圓峰,然後又再束咽,脈氣旺盛而露於頂上,所以山上石頭較多。於峰頂前更閃出一脈成橫龍降勢,在微茫難辨之中微起微平,呼吸浮沉之氣,行於土皮之下,如右弼隠曜,臨至穴場即推起石腦,玄武頂下結穴。  橫龍結穴要前後左右砂俱回頭相顧,前有案,後有鬼,左右龍虎抱護。  〔撼龍經〕云:「橫龍出穴必有鬼 送跳翻身穴後環」。在兩個圓峰背後有一分枝微微向內彎抱成(孝順鬼)。

上首青龍砂抱護至穴前成卷案,案山如橫琴微彎向內有朝拱之情,下首白虎砂發自另一節圓峰即「荷葉跋龜」之父母山後,白虎砂微彎向穴,前頭更向案山末端相顧,緊鎖下關。 


明堂聚水處以寬橫為貴,周圍砂首關鎖緊密,真是值得我們仔細欣賞。



福人葬福地,鄧洪儀因代弟從軍死於外地,氏千里送回骨灰和帶兒子鄧鋗返鄉,貞忠行為深得氏後人景仰。鄧洪儀先葬於「荷葉跋龜」,好像有心把這橫龍結穴讓給其妻氏作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