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本法師與三寶萬佛寺
日期:2011年12月
日期:2011年12月
學佛要守八正道,就是要做到成佛的八種修行方法:「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成佛就有佛一樣的智慧,首先要有正確的見解和思想,稱之為正見和正思,然後有信守的範圍,用純正淨善的語言即正語,做合乎佛教的行為即正業,按佛教標準而謀生即正命,去惡從善以自覺努力方式修行即精進,達到處理好深層意識即正念,就可以進入禪定即正定,從禪定中獲取佛一樣的智慧。
正命的相反是邪命,就是以不當的方式謀生,佛經中有提及以欺騙、饒說、占相、騙詐、利之熱求,此等為邪命。我們學習風水玄學是否屬邪命,真是要小心處理,祇希望所學和所用的玄學知識,盡量達到正業和正命,以不欺騙、不饒說、不騙詐、不執著、不求利益於己、但求助人於危、順道而行、更要學習向善為依歸。 演本法師 (尤惜陰先生) 確能做到學佛與玄學兼顧,而且在兩方面皆受人稱頌,以佛學思想溶入玄學,教化世人,以玄學知識助佛教弘法,利益眾生,使我們學習玄學人士,知道以何種態度處世和謀生。為了多了解演本法師生前事蹟,我在本月初到訪過馬來西亞,在金馬侖高原上的三寶萬佛寺一遊。 演本法師是三寶萬佛寺的首任住持,直至法師圓寂,都在三寶萬佛寺弘法利生,三寶萬佛寺從法師創建到重修以至安排廣建,到今祇不過六十多年,但已經成為馬來西亞佛教第四大寺院,演本法師與三寶萬佛寺對南洋地區,包括在佛法弘揚及玄學上應用,都作出不少的貢獻。
演本法師生平簡介:
演本法師原籍江蘇無錫人,俗姓尤,名叫雪行,號曰惜陰,一八七二年,陰曆二月初六出生,到了晚年,又自署無相山人或八一山人。
尤惜陰先生是個前清秀才,在上海聖約翰大學當過教授,與另一位高僧弘一法師,名曰李叔同,是同學又是同事。後來他同李先生辭了大學教席,辦過免費的平民教育。
辛亥革命以後,尤惜陰先生任民立報編輯,李叔同先生編太平洋報副刊。民立報主編宋漁夫殉難後停版,尤先生就轉到種棉的農業與紡織事業方面去,開始有心學佛,尤先生同李叔同先生到杭州的虎跑寺皈依,號曰弘如。在上海主編世界佛教居士林的林刊,集注了一些明代 袁了凡的《四訓》,並謹告讀者:『古來無量數人眾,大都為氣數所拘,自己作不得主張,惟大善之人,氣數拘他不得,所謂至人有造命訣也。』當時他的佛學修養,發揚大乘的教義,已與丁福保居士齊名,他倆都是江蘇無錫人。
尤惜陰先生對易經有獨到的研究工夫,曾演繹數理、地形、方位、時間,人事、著有: 東方之科學宅運新案上下卷四冊、宅運圖解全集、人間天眼指南、宅運撮要等書,均為近代希有之創作,為當代堪輿學之權威,江浙人士稱之為地仙,逮後數年,漫遊南島,足跡爾遍瓊崖,越南,及東南亞各地,演講佛法,行菩薩道。
一九三二年間,他初到新加坡,下榻居士林,時適北京法源寺大德德玉和尚南來,將往印度鹿野苑,興建中華佛寺(寺為李俊承居士捐建者)。以機緣默契,乃禮德玉和尚為師,就居士林落發,法號演本,具足威儀,以戒嚴身,過午不食,又專誠到緬甸聖地受具足戒,朝禮印度聖跡,遠至天竺大雪山,後再回馬來西亞隱居檳城,受三寶弟子謝蓮塘居士供養,掩關研習密宗,得其法要,提倡顯密圓修,為知行合一,即生學佛成就之不二法門,出版法海一滴兩集,分贈各地淨信。
一九四五年間,新加坡昆盧寺雪山法師至金馬侖開山,建三寶寺剎,恭迓上人卓錫住持,四象皈仰,上人更宏其規模,得王碧蓮居士之發心贊助,增建佛教圖書館於寺後山,俯瞰山色。演本法師號該館曰法輪圖書館,暗示法輪常轉,教化十方之義,所藏經書、祕笈文獻法寶極其富,均為上人多年留心請儲,來自國內外寺岩叢林及佛經流通處之珍本,源遠流長,豈等閒所可立致。
一九五七年七月廿四日,正是酉年的六月廿七日寅時,圓寂在金馬侖高原,時享壽八十五歲。臨終瑞相,面目如生,封龕後檢拾靈骨,獲各顏色鮮明圓淨之利甚多,此即上人德行之徵信也,距生於民國紀元前三十九年,夏曆二月初六日吉時,享世壽八十有五,僧二十有五,戒一十八秋,其畢生為教盡瘁,弘法度生之精神與事跡,誠非筆墨所能頌揚其。
金馬倫高原三寶萬佛寺簡介:
三寶萬佛寺位於金馬倫高原41碑處的不蘭障妙高峰下,依據中國大乘佛教大樅林格式建造而成。現時的三寶萬佛寺是本道和尚新任方丈時新重建的,重建工程在1964年開始,至1976年完成。重建三寶寺時剛好是玄空六運之始,三寶寺坐甲向庚,山向星皆得生旺,向首6/2堅金遇土主富,又合僧侶之行道,國內外之善信捐輸甚大。生氣在乾宮得7/3比和向首氣運悠久,中宮得8/4為山林清靜之數,成學佛修行之理想地。全盤山星和運盤合十,有僧團和合氣運長久之應。坐後得1/6啟八代文章主聲名顯貴。此等數理安排,很可能是演本法師生前已作預備。大雄寶殿內供奉的乃是[華嚴三聖] ,居中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邊騎獅侍佛而智慧第一的大智文珠師利菩薩,右邊則是修十種廣大行愿,騎象侍佛的大行普賢菩薩。一進山門的建築物就是天王殿,左右兩旁供奉四大天王及護法的韋駄菩薩,天王殿左為鼓樓,右為鐘樓。後殿是淮提殿,殿內供奉淮提佛母,右側是西方三聖的阿弥陀佛,觀音及大勢至菩薩,,左側為地藏王菩薩,大雄寶殿右旁為玉佛殿,延生堂,左旁則為功德堂。二樓是演本法師紀念堂,三樓方丈室即本道和尚紀念堂,四樓藏經樓開山祖師雪山法師紀念堂,講經弘法處是在二樓,而二樓左右兩旁為男女信徒宿舍約40間。
金馬倫三寶萬佛寺藏經樓所藏經書之豐富,研其緣起,乃演本法師興建法輪圖書館,花費一生心血從國內外結集流通珍本所致。原本開山建寺時取名為[三寶寺],但有鑒於重建時的大雄寶殿兩側的墻壁上鑲上了一萬個精緻入口之釋迦牟尼佛像,故此稱為[三寶萬佛寺]。在1945年時,新加坡毗卢寺雪山法師前來金馬倫高原,出資向印人購買了一間小亞答屋,開山興建三寶寺,先有地藏殿,後加建大雄寶殿,圴為木板小規模者。
當時的三寶寺按一些書籍考察,很可能和現存之法輪圖書館同一坐向,都是五運丙山壬向兼午子,乾,兌,巽,中 四宮山向星皆連珠合十,主要讓僧團和合氣運長久之意。雪山法師開山建寺時恭迓演本法師卓錫住持,而本道和尚之首徒衣鉢傳人遠明法師即今之方丈則輔佐之,當年兩位法師由檳城前來金馬倫高原的。自演本老法師駐山後,把三寶寺後邊之山峰,取名為[妙高峰],妙高梵語即[須弥]近人則謂為[雪山] ,取此名或寄寓我佛隱修之意。Mount Batu Brinchang (不蘭障山) 是金馬倫高原最高的山峰高2032m,位于妙高峰的西北方,妙高峰是它的一枝分龍,從西北方來龍再逆轉,回龍開帳落脈,間武曲與貪狼行龍,三寶寺就在妙高峰的腳下,緊抱於羣山之中,後有帳蓋環護,前朝祖山(不蘭障山)開面有情,爐底束聚,從下邊Berinchang 市到三寶寺,要經過之字路。
巧妙的玄學設計,配合巒頭收山出殺,使三寶寺在演本法師駐錫,雪山法師監院下,佛法得以在金馬倫弘大,開山時山區居民約兩百多戶,到1957年則有華裔5千119名。1950年英政府議決拨地12英亩充相機擴展之用,1952年8月1日一位實業家來信允助銀三萬充造圖書館及大殿,而王碧蓮居士亦發心助在後山增建[法輪圖書館] 。1954年建竣恭,請縣長奧士本及竺摩法師主持幕開光,便到先有的地羲殿,後加建的大雄寶殿及後山法輪圖書館,使到道埸莊嚴海內外聞名。
本道和尚任為方丈至1987年4月11日往生,由其衣鉢傳人遠明法師接任方丈,而遠藏法師為監院。每年三寶萬佛寺定期舉辦梁皇寶忏,千佛法會外,亦有學生佛學班,佛學,營弘法,,共修,誦經念佛,靜坐修禪,贈醫施藥,山區居民在衛塞節,新年,觀音誕等圴蜂涌而至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