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星期三

萬年吉地清西陵


萬年吉地清西陵
日期: 2009年8月


 
清東陵和清西陵的來由


自順治皇帝為滿清王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後,清朝共建有兩處陵區,分別是清東陵和清西陵,清東陵較早興建位於河北省遵化縣西北部馬蘭峪的昌瑞山,距離北京125公里,其中的孝陵建於康熙二年(1663年)為世祖順治之陵寢。清東陵共有5座帝陵,除世祖順治之孝陵外、還有聖祖康熙景陵、高宗乾隆裕陵、文宗咸豐定陵、穆宗同治惠陵,慈安太后(東太后)、慈禧太后(西太后)陵、等皇后陵4座,妃園寢5座,陵區週邊還建有王爺、皇太子、公主等陵寢,合共埋葬帝、后、妃、王、公主等160餘人。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是雍正、嘉慶、道光及光緒 4 個皇帝和后妃們的陵墓群。清西陵之中的泰陵是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的陵寢,是首個在清西陵興建的陵寢,位於河北省易縣西北部永寧山。雍正在位共13年(1722 -1735年),在建造清西陵之前,本已選定在遵化興建帝陵,為什麼後來會改選易縣呢?一說雍正是篡改了康熙的遺詔才當上皇帝,因此不敢葬在父皇旁邊;又有一說因為雍正認為父子不能同陵。不過,清代還是有父子皇帝同一陵墓的例子;其實雍正認為東陵再難找到理想風水吉地,所以派人另尋吉地。後來,怡親王允祥和總督高其倬找到易州境內泰寧山(後改永寧山)太平峪,稱讚那裡是「乾坤聚秀之區  陰陽和會之所  龍穴砂水無美不收  形勢理氣  備乘諸吉  仰瞻巍峨  肇萬世無疆之休」。雍正讀過奏冊後,也認為是「萬年吉地」。

可是雍正又覺得這樣做與子隨父葬的古制不合,讓大臣們考證另闢陵區與古帝王規制有無不合之處。大臣們都看懂雍正的心意,立即引經據典:舉出夏禹葬在浙江的會稽,而啟以下葬在山西的夏縣,相距數千里;商湯葬在河南偃師,子孫太甲等分別葬在山東歷城、彰德內黃等地,相去各五六百里;漢唐諸帝,陵寢雖都在陝西,其間相去遠者四五百里,近者二三百里,證明帝王父子陵墓可以不建在一起,易州及遵化都為京師畿輔之地,相距不算遠,與古制並無不合。雍正這才表示「朕心始安」,下令動工修建泰陵。雍正開闢西陵,本來還希望嗣皇帝也隨他葬入西陵。但他的兒子乾隆卻仍將墓地選在東陵,又不想父親雍正的陵寢受到冷漠,便規定以後父子不葬一地,相間在東西兩陵區選址建陵。




泰陵的巒頭特色


我們讀過不少前人的書,有些會使你嚮往,希望再看到多些他的作品。清朝大臣中有助雍正尋得風水吉地的總督高其倬,是風水巒頭高手,批有撼龍和疑龍二經,到清西陵便是要欣賞高其倬公的大作「泰陵」。






 

從泰陵正門入口到正殿約2公里長,分別建有石牌坊,大紅門,下馬碑,值班房,具服殿,大碑亭,神道和兩側排列的石象生(大石象),龍鳳門,神道碑亭,東西朝房等等,盡顯帝皇氣派。沿路共經過三條玉帶河,拱合成特朝流向泰陵。隆恩殿是正殿,全殿金碧輝煌,分別供奉佛像和皇帝、皇后的牌位,是舉行祭祀之處。殿中有兩幅畫:「普照乾坤」洽好與泰陵坐北向南之局相應,還有「江山一統」又與泰陵八方局勢妙合。隆恩殿後面是三座門、二柱門、石五供、方城明樓。明樓上有滿、漢、蒙三種文字石碑。但我只看董刻有「世宗憲皇帝之陵」的字樣,從明樓有馬道通往寶城,寶城上面是寶頂即穴頂,下面是地宮,外有已封閉的入口。泰陵坤離方有華蓋山朝拜端嚴,近朝在丙方有九龍山俯首跪叩,相隔特朝的右砂是九鳳山,蜘蛛山白虎成案,明堂廣闊比美香港維多利亞港,能容萬千兵馬,水口在辰巽方,下砂關鎖重重,來龍戌乾方氣勢非凡,外圍砂手聳立皆為貪狼左輔星辰,有如文武百官環衛侍候,前呼後擁,坐與向對龍與水對,正合天心零正之法門,以上種種足証泰陵為清西陵區中之的穴,「地理千金賦」之要義盡在其中。






 

永寧山約1000米是泰陵的少祖山,是亷貞剝換出的貪狼星辰,所謂「貪狼若非廉作祖  為宮也不到三公」。頂上間起貪狼尖峯,展肩開大帳蓋,落脈起伏曲折,生出十條九條脈絡,枝枝結作,但論結得的穴就只有一條,泰陵後龍穿心出脈身不顧人,梧桐枝葉重重,脈在眾砂回抱之中,引繩缺脊斷續化嫩,水星退卸行龍延連百里,至盡處結成乳頭大穴,為貪狼「的穴」的引証。若在天朗時候,可以看到永寧山後的太行山脈,開大帳作後護。太行山最高2800米氣勢宏偉,如皇親貴冑卓立在後,護穴有情尊貴無比,是泰陵的龍祖。太行山位於河北平原和山西高原之間,起端緊接山西高原,也是北嶽太恒山所在之處。太行山分西南和東北走向,西南龍沿黃河河套之東,抵河南省沁河平原。東北龍直奔河北省的東北方,再以回龍之勢入河北平原,當中最為貴的,便是結成北京的天市垣局。撼龍經:「紫微垣局太微宮,天市天垣太行東。方正之垣號太微  垣有四門號天市」。其中永寧山、燕山、北京的香山和天壽山等,都是發自太行山東北龍脈。太行山西邊由於和高原接壤,山坡緩平,東邊則多斷層岩壁,從泰陵望向太行山高處,如方平武曲間亷貞行龍,再細看泰陵附近兩邊砂手,右長左短而且較直,有如一大鉗,這是兼有武曲之氣,與太行山龍祖骨肉相連。總的說來泰陵以貪狼乳穴為本體,兼有武曲鉗穴之氣,正是貴秀雙全的結作。清西陵廣種松樹,樹齡多數已有二百至三百年,是中國華北地區有名的松林聖景。石有行氣和鎖氣之用,水有引氣和聚氣之功,樹則有護氣和收氣之效。在修建泰陵的同時,又種了很多松樹,使龍氣受護水土不易流失,山川靈秀之氣更加結聚。